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值得關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13-09-07 新聞來源:一覽香精香料英才網
中國傳統食品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飲食文化的獨特貢獻,它享譽世界。而要使中同傳統食品進一步向社會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使我們的子孫后代及世界不同角落的人們有機會品嘗到這一美味,就必須要走工業化的道路。從“營養、安全、方便、美味、實惠”等角度去探索一條“標準化”的發展之路。
傳統食品工業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
隨著快餐業的飛速發展,幾千年來以手工制作為主的傳統食品對工業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鹘y食品工業化生產就是指按照一定規范和標準,由機械化生產代替手工制作,要求實現產品標準化、操作規范化、生產機械化、工藝科技化,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傳統食品生產工藝,引進現代營銷理念,創造新型生產方式,以形成一個全新的食品產業。我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面、米主食,如饅頭、面條、包子、餃子、油條、八寶飯、肉夾饃、煎餅、發糕、油餅、米粥、豆粥等。以及豐富多彩的中式菜肴,如回鍋肉、麻婆豆腐、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均具有強烈的市場需求,由此促進了中式餐飲連鎖化的發展浪潮。
傳統食品工業化發展面臨四大挑戰
盡管,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并富有豐富的內涵,但近年來“洋快餐”的大肆入侵,使中同傳統食品產業受到了沖擊。但在其給我們帶來困擾的同時,也提供了一條可借鑒的發展之路。目前,中同傳統食品工業化的發展面臨四方面的挑戰。
一是缺乏基地化供應。對于工業化生產的產品來說,如要穩定的高品質,必須要有高品質的原料,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這就要求擁有相當固定的原料生產基地,而目前在我國絕大筆大多數生產企業沒有自己的原料基地,所以今后食品的質量應該從種子抓起,對原料的物理化學性能、保鮮貯藏性能、運輸性能等應該做全方位的研究,甚至是分子水平的研究。
二自動化設備落后。中國傳統食品生產技術落后,部分傳統食品的工業化程度低,加工方法落后,加工規模小,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致使傳統食品產業始終在低端徘徊;另一方面,傳統食品生產的關鍵裝備整體水平落后,部分傳統食品的制作仍停留于小作坊式階段,達不到工業化生產的規模,生產出來的產品達不到質量要求。另外,由于缺少研究和投入,機械化生產的傳統主食在口感、風味等方面仍然無法與手工制作相比。我饅頭、餃子雖然經過科技人員的努力,基本上實現機械化、工業化生產.但是忽視了諸如發酵工藝、“老化”控制、風味和營養增強等加工工藝方面的深入研究,在標準、規格化方而尚未達到商品化要求。
三是有待探索連鎖化經營模式。連鎖經營作為一種最具活力經營方式,可以使餐飲業實現低成本擴張,連鎖經營是餐飲業國際化發展的趨勢,也是中國傳統食品工業化發展需要借鑒的途徑之一。
四是中式菜肴的工業化受限于烹調方式。在烹調方式上,西方采用機器操作進行標準化生產,要求營養、方便、快捷,中國則注重細火慢溫,把菜肴做得精細,以香誘食欲為特征,以調和五味為根本,以色彩藝術為精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要求色香味形俱佳。
實現傳統食品工業化關鍵是標準化
由于中國傳統食品歷史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有文化內涵,受自然環境和人文社會的影響,傳統食品以除實物本身以外的無形價值,并具有良好的風味性、營養性、保健性和安全性,實現其工業化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食品要取得快速發展必須走工業化和現代化之路,
要引進現代食品加工的理念、賦予現代食品加工的技術,只有在此基礎上,傳統食品的發展才能規;、產業化。中式菜肴與預制調理食品的工業化需要從三方面著手,首先是烹調技術的標準化,其次是包裝、殺菌與流通保障關鍵技術的進步.還有就是復熱加工技木與設備的創新。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