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涂料轉變產業經濟增長方式
發布時間:2013-11-06 新聞來源:一覽涂料英才網
當前,我國涂料工業依然總量結構性過剩,總體上還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數量增長很快,但是在質的提升上與之不相稱,投入產出失衡,行業存在結構性矛盾。一方面產能過剩,首先是落后產能過剩,大量涂料需要淘汰,但新興產業和塑料等所用優質涂料供不應求,有的品種還處于空白。“十二五”期間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產業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產業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要大力開展涂料結構調整,促進傳統涂料向綠色涂料工業的轉變,這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要大力進行產業轉型,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不斷開發出適應新興產業需求的新涂料產品。
從經濟發展實踐看,發展中國家按照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來布局整個產業,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初期,固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獲取相應的比較利益,實現資本的積累和經濟增長的維持。但從長期來看,勞動力、土地、資源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和稀缺性將使得低成本比較優勢的基礎逐步喪失,投入邊際報酬不斷下降,日益呈現出依賴外生比較優勢為基礎的增長方式的不可持續性。
此外,由于發達國家控制技術密集型產業并居于產業價值鏈的中心環節,具有不可替代性或替代彈性小的特點,自然會千方百計運用各種方式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防止技術外流,從而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升級受阻。發展中國家如果放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過度發展,只會導致產業發展的進一步失衡和貿易條件的不斷惡化。因此,我國涂料工業的根本出路是在傳統比較優勢消失之前,加快培育以科技自主創新和人力資源提升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
涂料工業要適應自身轉變發展方式的新要求。涂料工業要滿足中國工業化中后期的巨大經濟社會需求,必須緊緊抓住自身轉變發展方式主線和結構調整主攻方向。
第一,產業要素結構需要進行重大調整,要從以大量資源投入和低工資勞動力投入為主,轉向擴大知識和技術要素的投入、依靠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為主的發展方式。第二,產業的功能要從在國際價值鏈低端的加工型制造業,向在國內國際價值鏈高端具有產業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品牌創造能力的創新型制造業轉變。第三,產業的價值結構要從市場供求內部性的效益驅動,向將質量效益內部性動力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和諧等市場外部性責任緊密結合的科學發展動力轉變。第四,產業的生產方式要從企業間分散重復、盲目擴張、粗放發展的生產方式,向以自主發展、戰略合作,自主研發、集成創新,有序競爭、公平鏈接的社會化大生產方式轉變。從各自為戰打造品牌優勢向以骨干企業為主力,以供應鏈為紐帶打造產業同盟品牌優勢或區域品牌群落的品牌集成優勢轉變。第五,完善涂料產業區域布局,實現從我國東部產業帶優勢向東中西部主體功能區相協調配套的戰略優勢轉變。第六,整合國內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從以往產品“走出去”的發展方式,向“品牌”走出去、運用資本實力,跨國兼并,提高跨區域跨國資源配置能力,發展中國涂料工業跨國公司,發展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提升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促進企業組織結構優化;第七,鼓勵企業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過程中,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企業和行業的快速反應能力,使涂料產業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競爭的新形勢。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